PLC 出现故障如何处理?三昌智能带您排查与解决
所属分类: 技术课堂
2025-09-24
在PLC控制系统中,现场是故障高发区域,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设备或环节:
1、继电器、接触器(故障较多)
生产线PLC日常维护中,继电器、空气开关等电气件消耗较大。除产品质量外,现场恶劣环境(如粉尘、湿度)是主因,接触器触点易打火、氧化,最终失效。选用密闭性好的控制箱,能显著延长内部元器件寿命;优先选择高性能继电器并改善使用环境,可减少更换频率,降低对系统的影响。
2、阀门、闸板类设备
这类设备执行机构位移大、传动结构复杂(涉及机械、电气、液压),长期运行若缺乏维护,易出现卡堵、泄漏等问题。需加强巡检,建立严格点检制度,定期检查阀体变形、执行机构灵活性及控制器有效性,保障设备正常运行。
3、开关、限位及保护元件
长期磨损或闲置锈蚀会导致故障,如窑尾料球储库布料行走车的接近开关,因频繁移动和粉尘多,易出现触点变形、氧化或堵塞,导致接触不良。需定期维护,重型设备限位开关还需在设计时增加多重保护。
4、PLC子设备(接线盒、端子等)
故障原因包括设备工艺缺陷和安装问题(如电线螺钉过度压紧,维修时易损坏部件),长期打火、锈蚀也会引发故障。安装和维修需严格遵循工艺要求,避免遗留隐患,这类故障较难发现,需格外注意。
5、传感器与仪表
故障常表现为信号异常,安装时需确保信号线屏蔽层单端可靠接地,与动力电缆(尤其变频器输出电缆)分开敷设,PLC内部还需软件滤波。日常点检中发现信号问题需及时处理。
6、电源、地线及信号线干扰
需结合工程设计经验和日常维护观察改善,同时重视工厂工艺与安全操作规程,保持控制室环境,避免过度优化单一环节或采用复杂控制方式(违背经济实用原则),以防增加故障率。
PLC故障问题解决方法
PLC自身可靠性高,故障多源于外围操作或元件,具体解决方法如下:
1、PLC自身故障判断
PLC硬件(如CPU)和软件故障概率极低,输入点若非强电入侵、输出继电器触点若非负载短路或超额定电流,也不易损坏。检修时应优先排查外围电气元件,而非怀疑PLC本身,以快速恢复生产。
2、输入输出(I/O)模块选取
晶体管型模块开关快(0.2ms)但负载小(0.2~0.3A、24VDC),适用于高频信号;可控硅型无触点,适用于交流小负载;继电器型交直流通用、负载大(10ms开关速度),常规控制优先选用,避免高频场景。
3、接地问题
PLC需独立专用接地,相关设备也需可靠接地,避免多点接地产生干扰电流。模拟信号可采用屏蔽浮地技术(屏蔽层单点接地,回路绝缘电阻≥50MΩ),防止共模干扰。
4、线间电容干扰
电缆线间电容超限时,易导致PLC输入误动作(如接线正确却无输入、输入干扰)。需使用芯线绞合电缆、缩短长度、分开干扰输入电缆或采用屏蔽电缆,减少电容影响。
5、抗干扰处理
模拟量信号用双层屏蔽电缆,高速脉冲信号、PLC通信电缆(优先厂家专用线,或屏蔽双绞线)需屏蔽;模拟/直流信号线与交流信号线分槽敷设,屏蔽电缆直接接设备;动力电缆与信号电缆分开敷设。现场可通过屏蔽线缆重敷、程序加滤波代码解决干扰。
6、标记输入输出,方便检修
根据电气原理图制作输入输出端子表(标注编号、电器符号、中文名称),贴于控制柜;对不熟悉操作或梯形图的人员,额外制作逻辑功能表(说明输入输出逻辑关系),提升检修效率。
7、通过程序逻辑推断故障
低端PLC梯形图指令相近,中高端机(如S7-300)可能用语言表编程,程序需有中文注解。检修用反推法,从故障点对应输出继电器反查逻辑关系,设备同时多故障概率低,查到一处通常可排除问题。
8、充分利用软、硬件资源
不参与控制循环的指令不接入PLC;多重指令控制同一任务时,外部并联后接入单输入点;多用内部软元件减少硬件投入;独立输出回路便于检修;正反向控制负载需内外双重联锁;紧急停止用外部开关切断,保障安全。
9、其他注意事项
交流电源线不接输入端子;接地端子独立接地(不串联),地线≥2mm²;辅助电源仅带动小功率设备(如光电传感器);不接PLC空地址端子;输出电路无保护时,外部串联熔断器防负载短路。
相关资讯
2025/02/17
2024/08/02
2025/10/08